“十四五”远洋渔业发展蓝图绘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就《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意见》编制起草的有关背景、总体考虑、主要内容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
一、《意见》编制起草的背景情况是什么?
答:远洋渔业是我国依照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和有关双边合作协议,对国际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性产业,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远洋渔业对丰富国内优质水产品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多双边渔业合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以来,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产业规模有效控制。远洋渔船和远洋渔业企业数量基本稳定,捕捞产量产值及运回比例稳中有增,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远洋水产品供需格局不断优化,全产业链建设初见成效。发布“中国远洋鱿鱼指数”,批准建设多个境内外远洋渔业基地,初步形成重点区域产业聚集区。三是渔船装备持续升级。更新建造了一大批专业化渔船,首次自主设计建造了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渔船。四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修订发布《远洋渔业管理规定》,实施更完善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开展远洋渔业企业履约评估,发布从业人员“黑名单”,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五是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完善了以捕捞技术、资源调查与探捕、渔情海况预报、渔用装备研发、水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支撑体系,建成远洋渔业数据汇集、国际履约等研究平台。六是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深入参与8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试行公海自主休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积极拓展双边合作,发布中国-南太平洋岛国《楠迪宣言》,援助非洲国家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十四五”时期,远洋渔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全球海洋渔业治理持续变革,全球经济受贸易保护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陷入衰退,远洋渔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企业招工难、渔船检验难、人员轮换难等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与此同时,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深入实施,以及国内外市场对优质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等,也为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总体来看,“十四五”是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二、《意见》编制起草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制定印发《意见》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促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所以在《意见》编制起草时,我们首先是坚持对标对表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渔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始终与渔业的发展定位及工作原则一脉相承。同时在区域布局、重点任务等方面充分体现远洋渔业的产业特色,保证了《意见》的基础是稳固的,方向是正确的。
在定位方面,体现了新时代对远洋渔业的新要求,一个关键词,就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渔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巩固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强化渔业风险防范,深化渔业对外合作,健全渔业治理体系,全面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此,《意见》立足促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围绕在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中找准远洋渔业定位,强调要始终牢牢把握远洋渔业稳中求进总基调,稳定扶持政策,强化规范管理,控制产业规模,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多双边渔业合作交流,促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在原则方面,强调了新阶段远洋渔业发展的新方向,也就是要实现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合理调控船队规模,科学布局作业区域,持续强化规范管理,严厉打击IUU渔业活动,主动参与全球渔业治理,切实履行国际责任义务,树立负责任国家形象。二是坚持合作共赢发展,深化远洋渔业对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进一步巩固多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提升“走出去”水平,带动合作国家和地区渔业发展。三是坚持全产业链发展,以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为核心,拓展水产品加工、储藏及渔船修造等领域,积极发展水产养殖,构建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四是坚持安全稳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涉外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舆情应对,压实企业和船员安全生产、风险保障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这就是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的要求。
三、《意见》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意见》包括六个章节,分别为总体要求、优化远洋渔业区域布局、推进远洋渔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健全远洋渔业发展支撑体系、提升远洋渔业综合治理能力及加大远洋渔业发展保障力度,其中后四个章节明确了“十四五”远洋渔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在发展目标方面,突出“稳”和“升”两个关键字,稳,是稳定产量产能、不再追求扩大渔船数量和企业数量;升,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装备智能化水平及远洋渔业企业的整体素质。经统筹考虑,提出了“到2025年,远洋渔业总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左右,严格控制远洋渔船规模,稳定远洋渔业企业数量,区域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远洋渔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的总目标。
在产业区域布局方面,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大洋性渔业,对金枪鱼、鱿鱼、中上层鱼类及极地渔业的区域布局进行细化;另一方面要规范优化过洋性渔业,精细化管理西非和东南亚等传统合作区,积极开发东非和南太等新兴合作区,稳步拓展拉美、西亚、南亚等潜力合作区。
在重点任务方面,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一是推动远洋渔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加快向产业后端发展,打造聚合捕捞、养殖、加工、冷链、配送、市场和品牌建设的新型全产业链经营形态;以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为依托,打造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区域性远洋渔业产业集群,最终目的是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健全远洋渔业发展支撑体系。鼓励科技创新、装备研发与技术应用,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提升远洋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远洋渔业科教单位和培训机构,探索远洋渔业人才“订单式”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三是提升远洋渔业综合治理能力。着力推进以船位监测、电子渔捞日志、远程视频监控、公海转载监管、产品溯源为重点的远洋渔业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加大远洋渔业安全生产和安全保障设施设备投入,加强安保防护,推进远洋渔船、船员安全保险全覆盖;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事务,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渔业治理秩序。四是加大远洋渔业发展保障力度。在政策支持、监督管理、海外保护等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合力推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稳定完善远洋渔业相关支持政策,加强远洋渔业国际履约能力建设,提升远洋渔业企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远洋渔业生产、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市场开发和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作用。